因此,就把思维作为鉴别认知能力的主要指标。经过自1978至1983年两次修订,编制了《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》。
一、测验项目
包括认知的四个方面。
1.类比推理测验:包括三项分测验即:
(1)图形类比推理。
用几何图形表明上下、左右、内外等空间关系;
(2)语词(图片)类比推理。
用词语(3~6岁用实物图片)表明两种事物之间的从属、功用、对立、同类(并列)、因果及部分与整体关系;
(3)数概括类比推理。
用数字(3~6岁用图形)表明数量之间的组成与分解、等差、等比等关系。
2.创造性思维测验:
主要测量思维的创造性、灵活性及流畅性。3~6岁年龄阶段包括两个分测验:测验一为根据图片设想故事结尾;测验二为利用工具解决问题。7~14岁年龄阶段包括十项分测验,即语词联想,数的结合,图形变换,解决问题等。
3.感知观察力测验:
3~6岁年龄阶段,包括四项,即:从一组图形中,找出相同图形,找出不同图形,指出图中缺少部分,指出两张图中的不同部分。7~11岁年龄阶段,除找相同图形或图案外,并包括测查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等的项目。
4.记忆测验:包括四项即:
(1)数字跟读,测查记忆广度;
(2)按形填数(3~6岁用按图填色),测查记忆速度;
(3)图片再认,测查记忆的精确性;
(4)图片或语词再现(3~6岁为图片,7~14岁为语词),测查记忆保持的持久性。
二、测验方法
1.取样
这套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,样本来源于全国范围:北京、长春、西安、上海、成都等22各省市地区,受测儿童(少年)为3~14岁,共2 700人。各地区的受测对象按统一要求取样,一律从该地区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中,根据教师对儿童的评定,按优、中、差三种层次,分层随机取样。优、中、差各层取样的比例为1:3:1。尽可能男女各半。
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和测验内容,各项测验取样划分为两个年龄段:语词(图片)类比推理、图形类比推理、数类比推理,划分为3~6岁与7~14岁两个年龄阶段;创造性思维,划分为3~6岁、7~12岁、13~14岁三年龄段;观察和记忆划分为3~6岁、7~12岁两个年龄段;一个年龄段即为一个年龄组,共12个年龄组。各年龄组受试的年龄以测验当月前后三个月为界限。
2.方法
3~6岁年龄阶段的测验材料均为图形、实物图片及实物,采取个别测验的形式进行。7~14岁年龄阶段的测验材料主要为文字,适当结合图形或实物。采取集体测查与个别测验相结合的形式。
测试一般要求既记录受试反应的结果(对或错),并要详细记录受试测验过程中的语言、行为表现及对主试提问的回答,以便了解他们的反应过程、方式和特点,作为分析发展水平的材料。因此,每个受试各项测验采取两种评定,一为按反应的对错计分;另一为按反应的水平评定等级。
3.测验的信度和效度
通过分半信度、重测信度、测验间信度等方法检验,说明这套测验有较高的可靠性。关于这套测验的效度,是从各年龄组各测验成绩均值的差异的显著性,并采取了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检验,最后又通过了实际应用,证明这套测验具有较高的效度。
三、测验题目举例
语词类比推理:弄清左边一组词的关系,再看右边四组词中哪组词的关系和它一样。
扫帚 牙刷 动物 汽车 汽车
扫地 牙膏 猴子 司机 轮船
牙刷 汽车 牙刷 汽车 牙刷
牙齿 交通工具 刷牙 乘客 清洁
图片类比推理:

四、测验的特点
这套认知能力测验的主要特点如下:
(1)对儿童认知的不同方面(思维、感知和记忆)进行单项测查,便于对条件相近,类型不同的超常儿童进行多指标的动态的比较研究。
(2)重点突出思维方面(包括三种类比推理及创造性思维)使鉴别测验能抓住儿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面。
(3)鉴别时不仅观察儿童反应的结果,并考察反应的过程、特点,便于对受试有较全面、深入的了解。但在试用过程中,也发现这套测验存在一些不足,如有的分测验题量少,或高限不够等,因此,这套测验用于鉴别学龄前和小学年龄阶段的超常儿童更为有效。